新闻资讯
资讯详情
每月质量报告(四)
四月份质量月报
怎样提高产品质量?
质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要提高产品质量,必须全员参与,每位员工都有义务和责任做好产品质量,并牢固树立质量意识,严格控制和执行好产品的操作流程。要求领导和每位员工全身心地投入到产品质量管理当中,把质量目标灌输到每个员工的心中。
从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号召全体员工、车间主任一起参与到质量管理活动当中。每一道工序责任落实到人,严格要求操作员工做好一个产品首先进行自检,再由车间质检员检验,然后由公司质检员进行检验,杜绝不合格品出现,不让一个不合格品流入下一道工序。每个流程必须规范作业,严格做到不生产不合格品、不接受不合格品、不传送不合格品。以便使生产的各个环节始终处于受控状态,使生产全过程进入有序的良性循环中。希望在每一个岗位上,每一个员工心中牢固树立起“生产自己和顾客都满意的产品”的市场理念,形成人人注重质量、环环相扣保证质量的有效机制。
“您的需求,我们知道;您的追求,我们创造”,我们要有这样的信念。制造者站在使用者的角度去看产品、使用产品,方能打造出更优质的产品。为了满足客户对质量的苛求,应做到 “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公司上下应全员参与,相互监督,共同为提高产品质量付出努力,只要我们向着同一个目标,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一定能把产品质量提高,我们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工艺标准之PE、PEN保护导线的选择:
相导线的截面积S(单位:mm2) |
相应保护导线的最小截面积(PE、PEN) |
S |
S |
16﹤S |
16 |
35﹤S |
|
400﹤S |
200 |
800﹤S |
|
N中性导线截面积的选择(单位:mm2) |
|
S﹥10 |
|
S |
10 |
工艺标准之成套电气设备元器件的安装规范(摘自GB501712012 盘、柜及二次回路接线施工及验收规范)
一、基本原则:
开关元器件应按照制造厂的说明书(使用条件、飞弧距离、隔板的移动距离等)进行安装,同时,安装在同一支架(安装板、安装框架)的电器元件、单元和外接导线的端子的布置应使其在安装、接线、维修和更换时易于接近。尤其是外部接线端子应位于地面安装成套设备基础面上方至少0.2M,并且端子的安装应使电缆易于与其连接;另外,安装设备内元器件的安装与接线,应使其本身的功能不致于由于正常工作出现相互作用(如,热、电弧、振动、电磁干扰等)而受到破坏。
二、工序要求:
1、元器件质量良好,型号、规格等符合设计要求,外观整洁,附件齐全,标志清晰,排列整齐,固定牢固,密封良好。
2、各元器件应能单独拆装更换,而不影响其它电器及导线束的固定。
3、发热元件宜安装在散热良好的位置。
4、信号回路的指示灯、光字牌、电铃、电笛等显示准确,工作可靠。
5、盘上装有装置性设备或其它有接地要求的电器,及外壳应可靠接地(如HD13.BX刀闸操作机构,变频器等)。
6、刀闸、空气开关等元器件安装,应加(垫)装绝缘隔板或硬纸板,确保带电导体对地绝缘可靠。
7、成套设备内电器元件的间隙(对地及相间距离)应符合各自相关标准中规定的距离,而且在正常使用条件下,也应保持此距离;对于裸露的带电导体和端子其电气间隙、爬电距离或冲击耐压至少应符合与其直接相连的电器元件的有关规定。
我公司产品电气间隙、爬电距离标准如下:
产品名称 |
电气间隙 |
爬电距离 |
低压配电柜 |
≥5.5mm |
≥10mm |
低压配电箱 |
≥5.5mm |
≥8mm |
低压无功功率补偿柜 |
≥10mm |
≥14mm |
中压配电柜 |
≥125mm |
≥230mm |
8、对于双面排列、安装的电器元件,尽可能将容量较大的回路布置在盘柜的后面,以便于电缆固定和接线。
9、装设于可开启的活动门上的电器元件接线应满足以下要求。
(1)采用多股绝缘软电线连接。
(2)导线敷设应有适当的裕(余)度。
(3)线束应加强绝缘或采取防护措施(加装绝缘套管)。
(4)可动部件两端应用卡子固定。
(5)导线与电器连接端应绞紧,不得松散、断股、或压接冷压端子,且端子截面合适。
三、屏上各种仪表、继电器及操作设备的安装高度范围:
1、指示仪表的安装高度,不低于1800mm,不高于2200mm。
2、测量仪表安装高度,不低于1400mm,不高于1700mm。
3、操作控制把手安装高度,不低于800mm,不高于1700mm。
4、压板及试验端子安装高度,不低于350mm。
5、继电器安装高度,不低于500mm,不高于2200mm。
质量问题曝光栏:
案例一:
质量问题分析:HTDX17134B惠州宇新项目,4月3日公司质检人员在过程检验时发现电度表的位置安装不合适,断路器一旦合闸门将无法开启,客户再查看电度表度数得通过开启下面的门蹲下才勉强查看,产品若造成客户的使用不方便则属缺陷类产品。
问题处理建议:加强车间级的过程检验,将问题扼杀在摇篮,避免出现不必要的返工。作业人员在安装元器件的时候,多站在客户的角度去判断是否安装合理、使用方便。
案例二:
质量问题分析:HTDX17115B惠州宇新项目,4月3日公司质检人员在核对元器件时发现,同一回路三相电流互感器变比A、C相为600/1A,B相为400/1A,就连外观尺寸都相差甚远。询问作业人员,答复B相电流互感器安装时受铜排间距离的影响无法安装就自行更换成外观尺寸小的400/1A电流互感器。简直荒唐啊!问题暴露出作业人员行业基础知识的匮乏。
问题处理建议:公司应该建立完善的员工教培计划,尤其是针对新员工的基础知识讲课。
案例三:
质量问题分析:HTDX17134B惠州宇新项目,4月6日作业人员安装综保时发现综保开孔与灯孔距离太近,导致综保无法卡入。图三是同期在装配的HTDX17115B惠州宇新项目,同样型号综保和灯却出现开孔尺寸的不统一,造成元器件无法安装重新更换仪表板。
问题处理建议:生产技术部应该建立共享库,保证同样的元器件开孔及元器件之间的孔距统一,避免出现同样问题。
案例四:
质量问题分析:HTDX17116B武汉石化项目,4月7日公司质检人员在检验时发现三相铜排规格尺寸不一, C相铜排20×5,A、B相铜排20×4,图纸要求铜排为20×5。询问铜排作业员,答复1mm的差距确实疏忽了。
问题处理建议:车间铜排专职检验加强责任心,要精准测绘铜排的规格尺寸。项目铜排领出来按规格型号分开放置,铜排作业员制作时要学会自检,每完成一个流程自我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避免出现类似不可挽回的浪费。
案例五:
质量问题分析:HTDX17135B中石化长城能源化工项目,4月10日公司质检人员在过程检查中发现抽屉仪表板的灯距不一,测绘发现30、40、50mm三种尺寸,询问知生产技术部在开孔尺寸方面确实没有统一尺寸,导致不同的技术人员绘制出的孔距各不相同。
问题处理建议:生产技术部应该建立共享库,保证同样的元器件开孔及元器件之间的孔距统一,避免出现同样问题。冷作车间要加强成品的检验工作。
产品展示: